卓勁松:不平凡的激光創業夢,讓員工也過上小康
7月28日上午8時,卓勁松驅車來到位于東莞松山湖高新區的生產基地。坐在沙發上,他有些興奮,因為2小時后,公司即將召開新產品發布會,公司潛心17年研發的第四代汽車安全氣囊激光切割系統將正式交付客戶。
回顧在東莞發展的25年,卓勁松感慨萬千。從最初的工廠保安到采購部經理,再到如今國內激光行業的佼佼者……作為這家激光公司的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卓勁松帶領著公司員工,筑夢激光行業,共同向小康生活邁進。
見到記者,卓勁松說他想出一本書,記錄下自己創業25載風雨人生:“書的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出路》。”
放下“鐵飯碗”來莞創業
在別人看來,卓勁松或許是一位成功企業家,而他自己并不這么覺得:“我只是踏踏實實做事,不斷地給自己和員工尋找更好的出路罷了。”
20歲的卓勁松,也擁有過“鐵飯碗”,曾在江蘇老家的國企工作。但事業心讓他不甘平凡。1995年3月,卓勁松背上行囊,毅然來到東莞。
起初,他是一家港資紙箱廠的保安。沒有老鄉、沒有朋友、聽不懂粵語……工作之余,他時常一個人在房間里讀書看報,提升自我。是金子總會發光,5年間,他實現從工廠保安到倉儲經理、再到采購經理的“三連跳”,這為后續的創業之路打下基礎。
不少人好奇:從紙制品領域是如何向工業激光領域跨越?卓勁松表示,2000年,他此前認識的朋友李仲卿先生找到他,提出做包裝印刷行業圖文印刷版的激光雕刻機。兩人經過反復研討,說干就干,立即走訪市場、了解行業、招兵買馬……2001年,這家激光公司在東莞萬江成立。
“做,就要做到最好!”創業初期,公司所用的核心關鍵零部件采用進口品牌,同時投入近百輛專車用于提供售后保障服務……東莞良好的營商環境讓公司越做越大,到2005年,銷售和服務網絡已經遍布全球87個國家和地區。
“不裁員不降薪,這一次我們有底氣!”
令人沒想到的是,2008年金融危機狠狠地給卓勁松上了一課。2008年十一假期前,公司每天還能接到40多個訂單。十一假期后,訂單出現斷崖式下跌,甚至很長時間都沒有新的訂單,企業不得不開始考慮裁員。
含著淚,卓勁松一位位地和員工談心,一位位地將他們送走:“是我的能力不夠,讓你們失望了,如果公司的經營狀況有好轉,一定會再把你們都請回來!”
痛定思痛,卓勁松調整經營策略,并于2009年接受深圳另一家激光公司的合作邀請,公司由此升級改名,公司業務也逐步從包裝、服飾、制鞋等行業,拓展到金屬激光切割、自動化激光焊接、激光清洗等高端制造領域。
2020年,面對今年突發的疫情,卓勁松第一時間表態:“不裁員不降薪,這一次我們有底氣!”底氣來源于實力,市場競爭力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也不斷增強。每年這家公司投入研發的費用,都占到總銷售額的10%以上,正是重視研發創新,多項技術已經走在行業前列。
相談正歡,突然電話響起,原來是門前保安請示來訪情況。“這位保安隊長,在公司工作超過15年了。”指了指遠處的身影,卓勁松感慨道:再苦也不能苦員工,因為公司的成長離不開他們的努力,不單企業要發展好,員工也要過上小康生活。
為此,2013年公司將總部從東莞萬江遷至松山湖,建宿舍、建球場、通熱水、高速網絡覆蓋、專車接送通勤……公司的員工逐一在松山湖安居樂業。
目前,該公司員工超過700人,其中任職5年的員工數量占到5成以上,任職10年的員工也占到2成以上。每年公司年會,卓勁松都會親自向在公司任職滿10年的員工,授予“十年忠誠貢獻獎”獎牌,激勵大家共同努力,朝著工業激光夢想奮力前進。
希望以先進激光設備制造技術為中國的制造業賦能
小康之路越走與寬,越走越遠。卓勁松萌生出新的目標——打造世界一流的激光設備,助力國內制造業轉型升級。
7月28日上午10時,在公司新品發布的現場,卓勁松致辭:“我熱愛激光,也熱愛我的企業!希望能以先進激光設備制造技術,為國家制造業的產業升級賦能,實現工業報國!”
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主任王又良表示,這一大型激光設備的發布,有效填補了國內汽車安全氣囊激光切割設備的空白,在中國激光設備制造領域可視為首創。
公司發展至今,已經在東莞、上海、徐州三地擁有自建的大型生產基地和激光及控制技術研究院,正源源不斷地為企業提供蓬勃的創新動力。
卓勁松表示,公司將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在三年內進行全生產制造環節的制造能力布局,重點投資建設自己的鈑金工廠、機械零件加工廠和噴涂工廠等,以優質的產品回饋社會。未來仍將扎根松山湖,在東莞這片熱土上,將中國的工業激光技術做大做強。
很快,訪談接近尾聲。臨走前,卓勁松執意要送記者走到公司門口。路上,他沉默了許久,臨別前握著記者的手,說道:“我想了想,人的一生又豈能僅僅是找出路?在祖國和平穩定的社會氛圍里,能從實現溫飽到實現人生價值再到帶領一群有夢想的人走向小康,我理解為,這就是幸福,書的名字還是叫《幸福》吧,享受中華民族全面奔向小康生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