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小夫妻的創業
什么時候最適合創業?
2020年?
人口學者梁建章(同時也是攜程創始人)通過大量的研究得出:“最好的創業年齡在 25 ~ 35 歲。因為這一年齡段的人已經積累了一些知識和經驗,也仍然保有開放的心態,并且愿意去冒風險。“
現實總有例外,蘇州唯質的朱勤軍夫婦滿足了后面一句,至于前面那句,朱勤軍今年都快50了。
巧了,2020年,還真是這對夫妻的創業階段。
1、一拍腦門就建廠
和很多鈑金行業的創業者一樣,朱勤軍夫婦的起點并不高。以前是干工程銷售的,生意不錯,但是客戶拖欠工程款太嚴重,并不是長久之計。
2018年,夫婦倆合計:不如自己開廠。沒曾想,就是這么一個簡單的決定,卻讓接下來的劇情跌宕起伏。
前些年朋友一直勸朱勤軍開一家涂裝廠,雖然覺得有發展潛力,但是他沒敢貿然投資??绯鍪孢m圈是很難的。大部分人在行動的時候,對于過往的成功都有著相當程度的路徑依賴。
但是真正的企業家往往具備“創造性破壞”這一特征,能夠及時發現過去的成功路徑潛在的危機,敢于冒險,承擔巨大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突破舊有的目標與規范。
說干就干,夫婦倆雷厲風行,選址、建廠、買設備,投資上百萬元在江蘇太倉建起了涂裝廠。
廠房、設備、員工都齊了,唯一的問題是:客戶呢?
夫婦倆兩手一攤:既無經驗,也無客戶。
這一點倆人倒是一致地樂觀:廠子先建起來,服務和質量做好了總會有客戶的。而且我們以前都是做銷售的,大不了再一起出去跑業務嘛。
事在人為,萬幸夫婦倆人緣好、服務和質量做得確實到位,一開始還比較順利,客戶轉介紹客戶,慢慢地積攢起了不少客戶資源。
真是應了那句: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材料都準備好了才下鍋。
2018年底的時候,更大的問題出現了。訂單太多,涂裝線產能跟不上,產能跟不上就要耽誤交期,這是夫婦倆萬萬不能接受的。做企業的就是這樣,信用看得比金子還貴。所以,沒有多少猶豫,他們拆掉了舊有的線,重新再改進了。
產能跟上了,客戶越來越多,生意總算漸漸步入正軌。
2、老實人不老實
2019年,老實人朱勤軍,“不老實”了。
他有一個膽大包天的想法:開鈑金廠,買通快設備。
建自己的鈑金廠是因為加工鈑金件多了之后,朱勤軍了解到這塊業務其實更有利潤空間,加上集成涂裝業務,可以讓自己更有競爭優勢。他這是玩兒了把產業鏈延伸,只不過別人是先有鈑金廠再開涂裝廠,他倒過來了。
買德國通快設備的原因倒是簡單:通快在行業中的質量、品牌、口碑沒得說,主要是出去談單有底氣。
人類對美好事物的喜愛已經深深刻在我們的基因里面,比如總想買最新的iPhone和最好的車,這是命,得認。
但是,在中國的民營中小企業里面,老婆是管財務的,朱勤軍說了不算。
這可能是做企業最難的問題,那就是現實很骨感:這些年攢的錢投資涂裝廠沒問題,但是鈑金廠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天上不會掉餡餅。但是買,倆人都是意見一致的。
2019年,通過多輪討論和定價,夫婦倆選擇了通快融資租賃方案,既獲得了優惠價,又減輕了大筆投資的壓力。前些年一般只有珠三角的客戶愿意選擇融資租賃,現在長三角的客戶也越來越重視起來。不得不說,這也是金融服務實體,重新脫虛向實的一個側面反映。
對了,之所以資金壓力大,其實是朱勤軍太“貪心”,他要一口氣買三臺通快設備:激光切割機、沖床和折彎機。從激光、沖壓到折彎的鈑金一站式采購,一步到位。
3
大小通吃
10月份開始,設備陸陸續續裝機調試完成。有了鈑金廠的加持,朱勤軍如虎添翼,生意很快紅火起來??蛻艚j繹不絕,大訂單紛至沓來,生產越來越忙。
但是再忙,朱勤軍也從來不拒絕小客戶,一是生意剛剛起步,口碑積攢很重要;二是自己以前做銷售的,將心比心,知道小客戶的難;三是通快設備經久耐用,應對這種多品種小批量的單子也非常有優勢,把性能發揮到極致就是對設備的最大尊重。
可是,誰也沒料到,一場危機正在悄悄蔓延全球,而這次的問題是全人類的。受新冠疫情影響,2、3月份全國大部分工廠都不能正常開工,蘇州唯質不能幸免。工人工資、租金、各種支出一下就壓過來了,現金流岌岌可危。
夫婦倆想盡辦法,做生意這么多年,大風大浪面前,早就習慣了。難嗎,當然,個中滋味家家都不一樣。雖然算不上很大的企業,但是廠里72名員工,背后可能就是72個家庭要養活。所以無論如何,這關得過。
中國人常說,大難不倒,必有后福。還是那句事在人為,多方努力下,4月份開始,生意漸漸有了起色,一切迅速步入正軌,訂單激增。蘇州唯質緩過來了。
經過這次危機,夫婦倆越來越清楚,未來最大的增長空間就是鈑金廠,他們有頂尖的通快設備,配合自身完善的服務和質量,不愁沒有生意做。
新的難點在于,需要在研發設計上更進一步,把好的設備用到極致,從代加工轉入自主研發。這一點,部分也可以借由通快的鈑金設計培訓實現彎道超車。
方法總比問題多,做生意要的就是這份樂觀和勇氣。
做制造業的常常開一個玩笑:當年要是知道房地產最賺錢,還開什么工廠。這錢投資房地產,不早就發了嗎?真正讓他們再選一次的話,可能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制造業。原因無他,就像朱勤軍夫婦一樣,一心只想做事情,做好事情。朱勤軍早年從安徽到上海打工,年近五旬開始創業,一路全靠想做好事情的執念和活到老學到老的態度,這樣的創業者,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正是有了這群膽大包天的民營中小企業家,我國才擁有了世界上最全的工業種類(39個大類,如果細分,就是好幾百個分類)和最全的工業產業鏈體系,成為中國經濟拾級而上的堅實基礎。
更是因為這群膽大包天的民營中小企業家,我國的民營經濟從 1979 年 20% 的比例,上升到了現在的60% ,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比達到“5、 6 、 7 、 8” ,即 50% 的稅收、 60% 的經濟比重、 70% 的研發投入、 80% 的勞動力就業數,這個比重是這幾十年改革開放取得的重大成果,更是千千萬像朱勤軍夫婦這樣的勞動者疊磚加瓦共同搭建起來的美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