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接軌世界 從“傳統制造”邁進“智能制造”
這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2017年7月19日,一個新的國家戰略出臺,長春被寄予厚望。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長春成為首批獲批的試點示范城市。長春將目光瞄準更遠的將來,正朝著建設東北亞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標穩步推進。
近期,長春市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長春實施綱要》和《長春市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實施方案》,明確了從今年起至2019年,將打造六大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向產業鏈高端環節瞄準,向“智能制造”邁進,和世界接軌。
其實,長春早就動了起來!
建設智能化工廠
推動“智能制造”走向精尖
從加熱爐中取出毛坯料,放進緩沖平臺,再放到壓力機模具中,經過噴涂潤滑劑、傳送……5臺機械手按部就班、環環相扣,猶如3D打印一般,短短22.5秒,一個減震器蓋就生產出來了。
在吉林省通用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工業園凱撒鋁鍛車間,數十臺數控機床一字排開,每臺占地不足10平方米,卻將傳統的車、鉗、銑、鉚、電等工種一網打盡,近萬平方米的車間,只有十幾個工人盯著儀表盤。這只是該公司裝備制造智能化的一個縮影。
今年,長春市實施“機器人換人”計劃,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機器人、數控機床、3D打印等智能制造裝備在企業的廣泛應用。全年建設和改造10個智能化工廠、20個數字化車間和50個自動化生產線。
智能化生產,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有效提高了產品的研發與制造水平。現在的吉林通用,不僅牢牢占據國內高中端汽車底盤零部件龍頭位置,而且產品還成功打入歐洲市場,成為奔馳、寶馬、保時捷等國外頂級汽車企業信賴的合作伙伴。前不久,又與德國比爾森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項目達產后,年銷售額將突破2億元。
近年來,長春市裝備制造企業強勢崛起,已有2615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85戶。作為業內佼佼者,這些企業有著良好的“智能制造”基礎。例如,大正博凱汽車設備有限公司是專門從事機器人自動化焊接生產線、動力總成、電氣自動化及機器人應用的高科技智能裝備制造企業,一汽-大眾、一汽轎車、上海大眾、華晨寶馬等汽車生產企業都是該公司長期合作客戶。長春北方化工灌裝設備股份有限公司,我國化工灌裝行業自動化智能裝備領域的龍頭企業,專業從事自動化灌裝機器人生產線、智能倉儲、數字化車間研發與生產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掌握著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技術。
智能化工廠建設,正推動長春“智能制造”企業一步步走向精尖。
做大智能化項目
擴大“智能制造”產業化規模
在經開區,名不見經傳的企業——長春合心機械制造有限公司,“以小魚吃大魚”,成功并購幾倍于自身規模的國際裝備制造業領導者德國GRG集團。
在綠園區,智能機器人不僅涉足服務業,在工業領域也有不俗表現。西新工業集中區里,由長春市施耐利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研發的KUKA機器人已經投產。
“智”造有實力,發展就有底氣。有了這樣的“小”企業集體發力,長春市裝備制造業正在由“制造”向“智造”高歌猛進,企業規模不斷壯大。
年初以來,長春市通過采用信息化和智能化實施企業技術改造,持續加快智能產業化規模,不斷壯大智能化項目,在政策引導、資金扶持、要素服務、載體建設、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企業力所能及的幫助,著力打造一批產業研發中心、服務平臺和制造業創新中心;通過建立產業扶持引導基金、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公司、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公司,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融資提供服務,提升企業的研發水平和能力。今年,增加25個項目創新孵化基地,面積不低于50萬平方米,推動了產品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轉型,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中車長客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率先掌握被稱為“高鐵大腦”的列車網絡控制技術,打破了列車網絡控制系統的技術壟斷;“吉林一號”創下了我國第一顆商用衛星以一個省的名義冠名發射等多項“第一”;長春瑞星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與吉林大學開展校企合作,成功研發了數控疊板切割機器人和H型組對機機器人,兩項成果預計2017年可實現批量生產,預估經濟價值超過5000萬元……
“智能制造”的不斷推進,長春市裝備制造業高端產品不斷涌現,“智”造實力顯著提升。高端數控機床項目、工業機器人產業項目、智能制造產業支撐服務云平臺項目等等,在創新驅動的戰略下,長春市裝備制造的名單里項目有上千種,為經濟轉型升級、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注入了不竭的動力。
長春市還將重點圍繞軌道交通、智能制造裝備、航空航天裝備、光電裝備、現代農機裝備等領域,全力打造100個智能制造產業示范型項目,項目總投資174.5億元,2017年計劃投資56.5億元,培育一批精、專、特、新的智能制造系統集成企業,著力打造有長春特色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到2021年,全市先進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350億元,年均增長12%,其中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產值達到780億元。
打造智能化園區
助力“智能制造”轉型升級
深秋的天氣,寒意已濃。長春裝備制造產業開發區內機聲轟鳴、重卡穿梭、鐵臂揮舞,園區建設如火如荼,熱度不減。深圳萬潤光電軌道客車LED照明項目二期、長客動車組四級檢修基地項目、青島威奧動車內飾件生產等項目正在進行基礎施工……在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的支撐下,長春裝備制造產業開發區圍繞軌道客車和長客動車項目,正成長為長春先進裝備制造業的核心。
長春裝備制造產業開發區是年初以來長春市重點推進的10個產業園區之一。為推進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擔負起打造世界級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的重要使命,長春市政府結合全市實際和發展需求,大力支持各產業園區加快發展。市里在各開發區和園區設立一級國庫以及獨立的稅收征管機構,對上年實際上劃的市級共享收入為基數,超出部分全額返還。市財政稅收返還資金,將專項用于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企業貸款貼息、融資和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等;賦予開發區土地收儲職能,對管轄范圍內所匹配的經營性用地直接收儲;對3000萬美元以下部分項目,各開發區和園區可自行審批;對其引進的符合國家鼓勵類的利用外資項目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項目,凡達到一定規模,技術先進,對省、市經濟發展具有明顯帶動作用的,經批準優先列入全市重點項目,并在用地、信貸、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此外,鼓勵國家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對園區符合條件的基礎設施及公用事業項目給予信貸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區內企業通過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
長春市還因區制宜,根據各園區和開發區的不同狀況采取不同的優惠政策。給裝備制造企業更多的選擇機會。為給新廠區選址,北方灌裝總經理勾陽走了很多地方,最后選擇了長春新區規劃建設的長春光電和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園。目前,該產業園一期引進24個項目,已有4個建成投產,開復工項目21個,計劃到2020年實現產業規模突破200億元,工業增加值超過80億元的目標,年均增長20%。
同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華為大數據中心正在安裝調試設備;總投資57億元的吉通中德工業園內,四期15棟廠房整齊排列。“四期的4條鋁鍛生產線已全部調試完,預計年底將裝滿世界領先水平的生產線。”董事長李吉寶高興地說。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智能化產業園區吸引了眾多項目落戶。規模化運作,集群化發展,長春市的“智能制造”業前景正好!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從“制造”到“智造”,圍繞建設和改造提升一批智能化工廠、數字化車間和自動化生產線,圍繞構建新型制造業體系的長遠目標,長春裝備制造業正在做大做強,助推新一輪振興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