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主導地位 荊門打造經濟發展“升級版”
競進提質,升級增效。荊門市開啟了一場產業轉型升級的變革,變革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已經凸顯。2017年,全市預增產值2000萬元以上規模工業增加507家,上半年發力276家,其中新建投產項目59個,技改項目71個,產能發揮項目146個;實現新增產值191.9億元,拉動全市上半年產值增幅13個百分點。
突出主導地位,營造發展氛圍
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工業作為荊門轉型發展的硬支撐和主陣地,抓工業的決心和力度前所未有。市領導每月召開工業經濟運行分析會,每季度召開全市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觀摩會,形成了全市上下大抓工業、抓大工業的濃厚氛圍。
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市委、市政府堅持正面引導,凝聚發展共識,動員全市上下謀產業、幫企業。大力弘揚尊重企業家、崇尚實業的良好風氣。全市重點發展化工、農產品加工等七大支柱產業;堅持錯位發展、差異化發展,每個縣(市、區)確立2-3個主導產業,在全市重點布局20個特色產業園區;設立七大產業發展基金,采取股權投資、階段參股、跟進投資等方式,重點支持支柱產業發展、龍頭骨干企業項目建設。
去年以來,荊門市緊抓國家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利契機,把發展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產業層次、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重點培育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新材料、再生資源利用與環保、生物醫藥等產業,先后出臺了《荊門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等系列文件。2016年,全市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136家,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11.8%,實現產值332.99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9.86%,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再生資源利用與環保、大健康等新興產業保持強勢增幅,分別達到28.8%、21%、18.8%、16.2%。
聚焦“兩個一”,培育經濟新增長點
荊門市始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把項目建設作為“第一位的任務”,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構筑發展硬支撐。近兩年新引進投資億元以上項目92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35個。長豐獵豹汽車、金泉新材料新能源動力電池、廈門弘信電子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先后落戶。
推動招商由注重招企業向注重招產業轉變、由打造企業集聚區向打造產業集聚區轉變、由單純依靠優惠政策向更加注重完善產業配套環境轉變、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企業聯動招商轉變、由單純招商引資向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并重轉變。出臺促進招商引資推動創新發展政策措施49條,提振了企業家投資信心,增強了市場主體獲得感。
實施產業鏈招商、重資產招商、與基金公司聯動招商行動計劃,2016年全市引進投資10億元以上的產業龍頭企業及領軍企業79家,帶動90家核心配套企業和300多家關聯企業落戶;實施重資產項目62個,獲批銀行貸款180.6億元,建設廠房及公共服務平臺305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40家。今年以來,引進億元以上項目240個,同比增長42%;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9個,同比增長70.6%。實施重資產項目56個,建設廠房及公共服務平臺660萬平方米。
堅持創新改革,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荊門振興必由之路。為此,荊門市堅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主抓手,全面落實“1+10+X”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動方案,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大力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行動計劃。聚焦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智能制造、高端數控機床等產業,引進整車企業1家、新能源動力電池企業14家、通用航空企業11家、智能制造企業21家、高端數控機床企業12家,總投資過800億元。2016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1%。
大力實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行動計劃。開展“百企技改”行動,2017年,全市確保實施億元技改項目100個以上,技術改造投資完成320億元,增長32%以上,企業兼并重組20家以上。截至今年7月底,荊門市初步核實企業技術改造財政補助資金350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55%。
大力實施企業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工程、科技成果轉化工程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33個,今年共有5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省級校企共建研發中心通過省認定,增量全省第1。
大力實施降低企業成本行動計劃。堅持一企一策,降低企業稅費成本、融資成本、人工成本和物流成本。1-6月,全市共為企業降低成本20.34億元。
大力實施企業兼并重組行動計劃。以糧油加工、磷化等行業為重點,引進產業龍頭企業12家以上企業進行了兼并重組。強力推進磷化、農產品初級加工、建材等過剩產能行業的轉型升級與兼并重組。
優化服務保障, 促進經濟跨越發展
為了讓在荊企業、客商更好扎根,荊門市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成立項目服務局,推行項目多評合一、多審合一、多圖聯審、聯合踏勘、聯合驗收。加快電子證照庫和政務服務“全市一網”建設,有序推進“互聯網+行政審批”。對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事項進行全面清理,擬定“三辦”(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清單626項。
在企業創新平臺的建設上,荊門市建立“一所高校、一名市領導、一個部門、一個專班、一個平臺”的合作機制,建成百盟慧谷、聚盛科技等15個產業孵化器、加速器,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發機構,鼓勵企業消化使用高新技術成果,引進軟通動力、中興發展等互聯網龍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和“電商換市”試點示范。
在要素保證上,荊門市建立企業用工動態監測機制,對缺工大戶實行“一對一”包聯,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工活動,有效地緩解了企業的用工難情況;積極爭取電力直接交易,2016年為16家企業申請直供電22億千瓦時,節省電費開支1.5億元;著力破解融資難題,市縣兩級組織政銀企對接會,支持205家民營企業在武漢股權交易中心集中掛牌,在全國開先河;深入推進“進百企、解難題”活動,僅今年,市領導深入32家企業現場辦公,幫助解決難題6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