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科技”見證中國制造新高度
國產大飛機作為國家裝備制造業發展水平和高端制造業技術水平的實力展現,有望成為繼高鐵、北斗導航之后的新的國家名片和重大標志性工程,將增強我國在航空領域的主動權與話語權,提升在國際航空制造市場的競爭力。
12月24日,我國首款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在廣東珠海成功首飛。既能在陸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既可在水源與火場之間多次往返投水滅火,又可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實施救援行動——作為三個國產“大飛機”之一的AG600飛機,憑借一系列顛覆性技術,填補了我國在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領域的研制空白,標志著我國航空工業特種用途飛機研制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成為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航空裝備制造業是集制造業大成的國家戰略產業。我國“十三五”規劃將“發展新型飛行器及航行器”列為打造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優勢的著力點。從大型運輸機運-20交付列裝,到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再到如今的AG600成功首飛,十年間,我國航空裝備制造成績斐然,從航空大國快步向航空強國邁進。尤其是以AG600為代表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大飛機的問世,昭示著中國制造正向中高端華麗轉身,成為推動我國制造業全面升級的一個新動力。一個強有力的證明即是,此次AG600全機5萬多個結構及系統零部件中98%由國內供應商提供,全機機載成品95%以上為國產產品。
在工業強國之路上,摘得大飛機這顆“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絕非易事。作為一個世界公認的技術水平與技術壁壘極高的產業,我國大飛機制造要走國產化發展道路,離不開自主創新的強大決心和能力。
長期以來,全球大型客機市場被歐洲的空中客車公司和美國的波音公司壟斷,我國的航空裝備制造處于世界產業鏈的下游,“八億件襯衫才換一架波音飛機”是國人的尷尬。如今,國產大飛機作為國家裝備制造業發展水平和高端制造業技術水平的實力展現,有望成為繼高鐵、北斗導航之后的新的國家名片和重大標志性工程,將增強我國在航空領域的主動權與話語權,提升在國際航空制造市場的競爭力。
隨著越來越多國產大飛機的生產和交付,相關的航空制造業上下游產業乃至整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條將被激活,包括金屬材料、數控機床、動力控制等行業將被有效提振,受益企業廣泛,產業集群有望加速形成,其整個市場規模將有萬億元之巨。這對擴大就業、促進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都將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不僅僅是航空制造,我國在深海鉆探、超級計算等領域,近來同樣集中涌現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志性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一批“大國重器”正在開啟中國制造業的新紀元。
但這遠不是終點,局部的、單個領域的制造能力并不能代表整體實力。我國制造業的體量雖居世界第一,但在諸如核心芯片、傳感器等領域仍未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依然嚴重依賴進口。尤其是隨著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深入,我國制造業面臨著發達國家“高端回流”和發展中國家“中低端分流”的雙向擠壓,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的境況仍未得到根本改變。
因此,推動大國經濟離不開大國制造,與之相匹配的“大國重器”更不應缺席。這需要聚焦國家發展重大需求,尤其是在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多個重點領域和行業,要有效集成科技資源,形成自主創新的強大合力,致力于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國重器的研發和制造,占領國際裝備制造業的尖端。
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實現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的自主可控,逐步提高核心技術的國產化率,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最終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獨具中國特色的自主發展道路。也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將國民經濟命脈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