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升級轉型與智能制造實現對接
2018中國制造論壇:全球制造業變局下的新產業革命1月13日-1月14日在佛山召開,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譚建榮先生發表了題為《制造企業轉型升級與智能制造的實現途徑》演講,演講主要圍繞三個問題:一是市場變化與制造企業的問題;二是制造企業轉型升級與互聯網+;三是制造企業實現智能制造的途徑。
以下是譚建榮演講實錄: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很高興來到佛山,廣東鴉片戰爭以來,一直處于對外開放的前沿,特別是最近40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就是從廣東開始,佛山制造業非常發達,會務組給我的題目是“現代科技革命引領智能制造”,PPT我做好了,但是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下面聽的都是佛山的企業家,所以我臨時換了一個題目,通過這幾天晚上加班,把PPT改為“制造企業轉型升級與智能制造的實現途徑”。
我來自浙江大學,我的演講主要圍繞三個問題:一是市場變化與制造企業的問題;二是制造企業轉型升級與互聯網+;三是制造企業實現智能制造的途徑。
我這里很多關鍵點跟方董事長相一致,我本人在企業工作了15年,企業的一些需求以及企業關注的問題我還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先講市場需求的變化,與制造企業存在的問題。
制造業是一個古老的企業,有了人類就有了制造業,有了制造才有了人類,制造業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全球制造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變化主要來自兩部分,一個是企業外部變化,過去以產品為中心,現在過度到以市場為中心,進一步還要發展到以顧客為中心,企業外部的變化帶來企業內部的變化,產品多樣性、個性化需求,給我們制造企業帶來挑戰,具體來說,市場需求的變化千變萬化,但是概括起來四大變化,一是由過去批量化發展到定制化,過去我國搞計劃經濟,是批量化生產為主,現在要過度到定制化需求;二是單一化,過去企業只做單一產品,美的只做空調,現在發展到多樣化,多品種的變化;二是周期長,過去研發一個產品或者開發一個產品,可以生產很長時間都可以賣得掉,現在周期正在加快,其中手機行業是廣東很主要的一個產業,手機周期很快,iphone5、iphone6、iphone7,每過半年一個新產品,華為也是一樣,mate7、mate8等等。
1992年鄧小平南巡就在廣東,提出我國要做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初期生產什么產品都可以賣得掉,都是大眾化產品,現在市場追求高端化,這四大變化,很多企業是否能適應呢?現在很難說。有一些企業可以適應,相當一部分企業還是不適應,為什么不適應?我的概括是,相當一部分制造企業生產的產品技術含量偏低,廉價出口,價格是行業內部壓下來的,這個產品開發出來可以賣100塊錢,再過半年,旁邊一個廠生產的產品就賣80塊,再過半年,旁邊一個廠生產的產品才賣60塊。中國現在成了全球化主要的推動者,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英國要脫歐,美國要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在推動全球化,所以我們反對貿易保護。我們進入世貿組織貿易壁壘,現在技術壁壘,特別是標準壁壘還存在,很多企業出口產品就遇到了技術和標準壁壘。雖然都用“壁壘”兩字,貿易壁壘不對,技術壁壘特別是標準壁壘對不對?當你感覺有技術壁壘,說明你技術不夠高,只要你感到標準有壁壘,說明你的標準不夠先進。覺得技術壁壘、標準壁壘是對的,那是你達到了這個水平,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水平,就覺得是壁壘。就像劉翔跨欄,這個欄對劉翔來說不是壁壘,對我來說就是壁壘。
現在很多企業的利潤空間很低,無力投入新產品開發。比如說數控機床,新年伊始,制造業有兩個糾結的消息:一是大連機床廠向法院申請破產,二是沈陽機床廠欠沈陽350億。以前它們是行業老大,現在它們無法支撐,機床產品的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很多機床都是仿制,形似神不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造成這個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很弱。這就是制造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二,制造企業轉型升級與互聯網+,制造企業必須要轉型升級,這是大勢所趨,如果不轉型,不升級,那就死路一條。十幾年前,浙江省省長說,浙江企業唯一的出路是轉型升級,當時我還不是很理解,當時的浙江企業大部分辦得很好,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位省長很有水平,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弊端。轉型升級與“互聯網+”有什么關系?我們出現的問題,發達國家也存在,并不是中國一個企業的問題,也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問題,發達國家也出現類似的問題,世界各國都對振興制造業非常積極,出臺了振興制造業的三大計劃,美國提出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三大優先突破技術,先進制造感知控制技術、智能制造技術平臺、先進材料制造;德國推出“工業4.0”,強調三大主題,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在這樣的國際大背景下,在中國工程院的建議和推動下,我國也開始實施“中國制造2025”,強調三大核心問題:數字化制造、網絡化制造和智能化制造。
最近周濟院長連續發表幾篇重要演講,也多次聽出很多院士專家的意見,包括朱森第,還有全國征求意見,院士、專家都對周院長的報告提了很多補充完善意見,這三大戰略計劃都反映了各國政府對制造業過程重視。最近中國工程院提出三個重大促進項目,周濟院長提出《制造強國發展戰略》強調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路涌祥(中國科學院老院長、浙江大學老校長、機械學院教授和博導),他擔任中國工程機械學會會長十年,仔細分析我國制造業發展,認為中國要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最需要補的課是創新設計發展,強調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去年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潘云鶴院士提出中國人工智能2.0,強調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這三個項目都在全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很榮幸,三位領導跟我在長期學習過程中產生了很深的交集,這三個項目我也都參與了。這三個項目包括三大振興計劃,都講到互聯網和智能制造,這也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兩個主要方向。
結論1,互聯網離不開制造業,沒有懸空的互聯網,阿里巴巴在杭州搞得很火,對于我們傳統企業,360天到100億已經很了不起了,美的世界500強利潤是2千多億,而阿里巴巴它一天1600億成交量。阿里巴巴電子商務賣的產品1600億,沒有一件是馬云自己生產的,都是制造企業生產的,如果質量有問題,也是制造企業的問題,是制造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電子商務是加快產品流通的速度,縮短了商品流通的距離,賣得越多,你應該生產得越多,賣得越快,你應該生產得越快,所以電子商務是促進了制造業。我國到底是退虛向實,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結論2,互聯網促進了制造業。結論3,制造業轉型升級離不開互聯。
第三,什么是智能制造?現在專家很熱,企業積極性很高, 到底什么是智能制造,眾說紛紜,我個人認為智能制造有兩句話可以概括,智能制造是智能技術與制造技術的融合,用智能技術解決制造的問題。
制造業是人工智能技術在產品設計制造中的應用。現在做智能制造業,打造數字化車間,離不開機器人技術,離不開人工智能技術,當然首先要用好數字化技術和網絡化技術。這些先進技術都不能替代產品實際的技術本身和產品制造技術本身,它可以幫助你提高產品設計效率,提高產品質量,不能替代實際制造技術的本身,方董事長的觀點也是如此,美的互聯網主要和產品自身質量的提高相關,這一點非常重要。
智能制造,最主要是知識庫和知識工程在制造業當中的應用,而且制造不是死的,要動態傳感/實時感知,實現自主學習/自主決策的過程。我們用機床加工復合材料,機床主軸轉速,機床走刀量多少、用什么刀具,從什么方向切入,過去遇到這些問題,操作工不知道怎么辦,就問師傅。過去制造企的技術傳承、知識傳承,主要是靠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現在很多新技術師傅也不知道,而且任何個人的知識都是有限的,很多師傅是操作能手,但是把知識表達出來是難題,他可以意會而不能言傳,而且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師傅比較保守,不愿意教你。我們現在要把設計知識、制造知識、管理知識、服務知識,總結起來裝在知識庫和機床中,讓機床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決策,針對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加工要求自主選擇一道優化的加工方案,用這套方案加工出來的產品質量是最好的、效率是最高的、成本是最低的。如果實現了這一步,我個人認為智能制造的目的就達到了,智能制造的途徑就從這里起步。
從智能制造的層面來看,分為制造產品的智能化、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和制造工具的智能化。智能產品的方向也是人工智能2.0后新一代人工智能下的智能制造。周濟院長也在搞這個問題,他分給我一個子課題,我研究下來至少四個方面,一是智能手機,華為做得很好,向智能終端轉變;二是智能家電向智能家居轉變;三是智能機床轉變為智能裝備;四是無人駕駛轉為無人系統。十幾年前我們幫助廣東很多企業做了很多項目合作,我這些年圍繞著超大型低能耗空分裝備設計制造基礎研究、高檔數控機床數字化設計的關鍵技術、大噸位深拉伸液壓裝備設計制造關鍵技術研究等等。
歡迎佛山的領導和企業家到杭州來,到浙江大學來,到機械學院進行技術交流、項目合作、人才培養培訓等等。因為時間關系,我的報告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