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行業借“互聯網+” 從硬到軟突圍
工業水平看裝備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水平看機床。這句話不斷地被驗證著。作為裝備制造業的基礎,機床行業正在面臨著經濟下行帶來的考驗。“中國機床行業已經高位運行了不少年頭,從2012年、2013年開始有所低迷。”河南一家機床企業中層領導告訴記者。
2015年1月至5月,全國機床工具行業累計完成出口交貨值182.04億元,累計同比增長4.18%。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蔡惟慈表示,機床業盡管形勢很困難,但今年增速是高于機械工業平均水平的。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惠仁曾表示,2015年中國機床工具行業有望走出下行區間,預計行業整體發展狀況將與上年持平或小幅增長。
互聯網+:軟硬結合
在傳統的印象中,機床企業的車間布滿了硬邦邦的設備,而“互聯網+”的介入則為這些冷冰冰的機器帶來了一絲“柔軟”。
今年兩會期間,一位企業家曾在私下場合向記者抱怨,實施“互聯網+”,像機床等制造業企業,最大的問題在于工業自動化下,從軟件到硬件有一種系統性滯后,沒有資金、科研的保障,讓機器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完全飛翔起來很難。
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已經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制定多項支持計劃。2012年7月,國務院印發《“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產業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并把物聯網、云計算單獨列為重大專項工程。已經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將互聯網和制造業的結合作為未來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江蘇揚力集團董事長林國富表示,新一輪科技變更中,各國都在研究如何搶占新一輪發展制高點。今年兩會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戰略,是將互聯網與傳統制造業進行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作為切入點,通過“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的前十年驅動,實現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推進的重大轉折。
江蘇揚力集團在國內機床制造行業首推的P-MES沖壓制造執行系統,通過在企業內部生產制造體系兩年多的成功應用之后,首次隨產品配套投放用戶使用,標志著“互聯網+揚力沖壓設備”已進入大數據智能化信息平臺,實施市場化運營。這是新常態下步入“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新時代以來,中國機床工具制造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
浙江一家企業從揚力購進兩套配有P-MES沖壓制造系統的自動生產線。設備購置方企業總經理在出差途中、開會間隙等任何場合,可隨時通過app手機終端,了解設備狀況及系統運行情況。
大型鼓風機的提供商陜西鼓風機公司、沈陽鼓風機公司等都在自己的產品上加裝了傳感器和在線監測裝置,通過互聯網絡在線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況,提供遠程服務。
這種互聯網的轉型所需的資金是巨大的。4月份,沈陽機床發布公告稱,擬募資33億元加速智能裝備轉型。
硬件仍顯“不硬”
林國富認為,以德國“工業4.0”為標志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興起,國際迎來的以信息系統為基礎,以高度數字化、網絡化、機電融合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高潮迭起。
但作為制造業的基礎,機床的不少核心零部件仍需依賴進口。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此前曾有領導視察機床企業,經過詢問,發現一些零部件要依賴于進口,通常要從德國、日本進口。
即便在機床整機部分,也不樂觀。在中國的機床進口國中,日本和德國占到56%左右。分產品來看,高端數控機床,日德占70%;鉆攻中心,日本約占100%;臥式加工中心,日德占72%以上;立式加工中心,日德占64%左右;龍門加工中心,日德約占50%;臥式數控車床,日德占52%;立式數控車床,日德約占50%。
上述河南企業的中層領導向記者表示,中國機床行業和世界比,還是有差距,國產機床的核心零部件也需要提高自主化水平。有些機床看起來和國外差不多了,但在精度、速度、可靠性等方面還是有差距。
陳惠仁曾表示,高端機床必須經歷能做、做好、做出市場競爭力三個發展階段,行業過去十年的幾大成就之一就是實現了高端機床從“不能做”到“能做”的跨越,但這只是一個過渡階段,還必須老老實實地跨過“做好”和“做出市場競爭力”這兩道坎。
揚力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人工智能沖擊傳統制造,中國的數字化制造、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