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 工業4.0水平如何
首屆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引出一個現實問題:中國制造現在還停留在2.0或者2.0向3.0邁進中,如何實現工業4.0?有必要實現工業4.0嗎?張瑞敏在演講中以“跑步機”為喻,比喻傳統經濟就像在跑步機上跑。他下面的這段話,值得所有糾結中的企業思索——“你可能非常努力,滿頭大汗。跑步機顯示你跑了一萬公里,但停下來你還在原地,不停下來你也還是在原地。離開跑步機進入互聯網很可能失敗,但是如果你不離開跑步機必死無疑。”
生存,還是發展?他們在工業4.0上探索
10月15日,青島。海風乍寒,但中午多少會有點炎熱的感覺。午后,各地企業家代表從位于香格里拉大酒店的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會場中快步走出。在這里,最熱鬧的議題莫過于工業4.0了。這場由青島市政府等主辦的盛會上,嘉賓星光熠熠,海爾、華為、GE、西門子、庫卡……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名詞,出現在這些明星企業的經驗分享中。
相隔一條街的北海飯店住著參會企業代表。“裁員”、“應收賬款太多了”……偶爾幾句交頭接耳中,透著經濟換檔期的絲絲寒氣。
同一天,在青島,由中國橡膠協會、橡膠谷集團等主辦的中國(青島)橡膠工業博覽會已進入尾聲。會上,泰國橡膠領軍企業、詩董橡膠中國區總經理李世強呼吁在座的橡膠企業,“大家要有足夠多的耐心,要等待宏觀經濟轉好,要準備好足夠多過冬的衣物和糧草,要思考在這種格局下如何去創新,如何去發展,首先要解決生存的問題。”
中國橡膠協會透露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橡膠行業的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出口交貨值,全行業利潤這四個重要指標全部為負增長(同比)。
讓李世強欣慰的是,很多橡膠行業的老面孔還坐在下面聽他演講,“這已經是成功了,能生存首先已經成功了。”
當然,哪個行業都繞不開工業4.0的話題。橡博會上的輪胎明星企業森麒麟,作為青島智能制造代表,又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上向參會企業分享了他們在工業4.0上的探索。
記者注意到,來世界互聯網大會取經的,多為兩類企業,一類是像青島盤谷這樣的科技公司、互聯網創業公司,一類是中小型制造業企業。
“創業公司能活過2年的只有20%不到,而真正能站住腳,在行業中立足并實現長遠發展的,百里挑一。這樣的創業環境下,又有多少創業者和小微企業老板愿意拿五年、十年時間,去搏一個和自己很遙遠的工業4.0革新呢?”一位參加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的創業孵化工廠負責人說。
生存,還是發展?聯想集團副總裁王紅光卻在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上說了這么一句話:工業互聯網是新的一波風口,規模大的、利潤高的、也有的掙扎在生存線上的,沒有一個企業家會提前給自己下一個定論,愿意自己掉隊的。
“中國版”個性定制 工業4.0水平領先
距離香格里拉大酒店60公里的海爾膠南工廠,主要生產熱水器。如今,這個明星工廠與海爾在國內的另外三個互聯工廠一樣,頻繁地接待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取經者。
在海爾膠南工廠焊接生產線,各種顯示屏不斷跳動,隨時顯示客戶定制信息。車間內工人很少,四五種型號的焊裝機械手已替代了人工;中控室作為膠南工廠的“大腦”,聯結著訂單生成、材料供應、物流、銷售等多個平臺的信息。
由于要支持用戶參與設計和個性定制,這種互聯工廠生產線組裝的,已由原來的零件變成模塊,再根據用戶需求調整。這里生產的高檔熱水器價格在六七千元到萬元左右,在加熱時間、斷電時間等選項上可實現定制生產;千元左右的普通款,在外觀花紋、容量上可實現定制。
青島海爾波輪洗衣機總經理李洋曾表示,在佛山的可視化互聯工廠,自動化機械運作部分只相當于德國工業3.0水平,真正稱得上4.0的部分,在于大規模定制生產。但就像張瑞敏在會上演講時所稱,現在用戶對海爾的各種需求都有,他有一萬個需求,我總不能給你做一萬種產品吧,開一套模具要幾千萬。
那么,在國內制造企業中工業4.0處于領先水平的海爾,其定制生產究竟能達到什么程度?
在海爾佛山可視化洗衣互聯工廠,滾筒的形狀、電機的類型,這些通用性高,而且用戶沒有過高定制要求的部件都是統一生產的,而洗衣機機身材質、用料、噴涂顏色、圖案,用戶可按個人需求在平臺選擇定制。全球各地的用戶可通過PC、手機等實時看到生產信息。
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陳錄城在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上透露,海爾沈陽冰箱互聯工廠的一條生產線目前可以生產500多種型號,而傳統一條生產線頂多生產20種,訂單交付周期由20多天縮短到7天。冰箱門體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從懸掛鏈自動找到它所在的工位,非常精準地點對點配送,這里面用了1200個傳感器。
工業4.0時代,這種大規模的,由消費者定義的工業產品,已不僅僅局限于對產品顏色、花紋的簡單定制了。
在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上,SAP大中華區行業價值工程總經理彭俊松展示了SAP為哈雷摩托提供的解決方案。哈雷摩托作為一個高端品牌,客戶不差錢,要的就是非常個性化的摩托車。一輛摩托車有1200個零件,排列組合的話會有幾億個結果,這需要一個強大的平臺來指揮生產。在哈雷摩托大數據平臺上,導入物聯網連接器,生產線上所有機器和物流設備都配有傳感器和位置偵測儀,能實現自定義生產,也就是模塊加模塊的搭配,這種產品線組合模式超過1300種配置,產品線裝卸一輛摩托車僅需89秒。早上到哈雷平臺下單,選擇需要的發動機型號、喜歡的顏色、鏡子、車輪后,6小時后一輛最新定制的摩托車就可以騎回家了,而原先的交貨時間為21天。
完成工業4.0,面向中國制造2025
海爾膠南工廠的流水線上使用的大多是德國庫卡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如今已經大量出現在國內大多數現代化工廠當中。“當時在招標時,只有德國方面能夠給出機器設備數年不壞的承諾,在這一點上,國內很多機器人生產企業不敢做直接回應。”膠南工廠一位負責人坦言。
在一汽大眾佛山工廠,這家著名的“黑燈工廠”的全自動化生產車間內,工人只需設定好程序,焊接等一系列程序完全由機器人完成。和海爾一樣,這里使用的700臺機器人設備是由德國庫卡設計制造。
海爾和一汽大眾的案例,反映了中國制造在向4.0邁進時的尷尬。由于國內工業基礎相對落后,在邁過“自動化”這個門檻時,還得依賴國外設備完成這一跳躍。
所以,會場內外也傳出另一種聲音:中國工業還停留在2.0階段,如何搞4.0?即便中德之間密切合作,也會因為雙方實力差距過大而造成“代溝”。
就中國工業實力而言,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今年漢諾威消費電子展上曾說:“德國已經完成工業3.0,而中國工業化發展歷史不長,大部分還有沒自動化和數字化,尚處在工業2.0階段,部分達到3.0水平。”
以世界頂尖的液壓件供應商林德液壓為例,這個具有純正“德國血統”的液壓件供應商,如今已由濰柴集團控股,是典型的中國公司了。在林德液壓濰坊工廠,目前所有零部件還需要從歐洲進口,之后完全按照德國標準在濰坊工廠總裝。
記者前去采訪時,在工廠車間時時能感受到這樣一種氛圍,無論是工人還是領導干部,都非常強調“工匠精神”,生產線上每個環節都要求做到嚴謹、專注、極致——像德國工人那樣,“在巴伐利亞山脈中耗費數年時間做好一顆螺絲釘”。
記者在和濰柴動力一位中層交流這種“工匠精神”時,對方表示,搞工業4.0,工業基礎強大是根本,有些人認為中國工業基礎不如德國,還搞什么工業4.0?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一窮二白都搞出了“二彈一星”,現在為什么不能趕上去,先從“工匠精神”補起?其實,很多中國企業已經在轉變,也早已經不僅僅只是靠工人的雙手在與他國競爭。“根據德國版工業4.0描繪的美好前景,在現代智能機器人、傳感器、數據存儲和計算能力成熟后,現有工廠將能夠通過工業互聯網把供應鏈、生產過程和倉儲物流智能連接起來,真正使生產過程全自動化,產品個性化,前端供應鏈管理、生產計劃、后端倉儲物流管理智能化。”亞洲制造業冠軍聯盟總干事、東莞市機器人技術協會副會長羅百輝表示,中國的企業目前是工業2.0、3.0、4.0并行。東莞市橫瀝鎮模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正在與七所高校進行模具工業4.0自動化改造,試圖往模具產業價值鏈上游進發。在剛剛召開的中國模具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模具界泰斗張宜生教授以及武漢益模易平博士均證實東莞模具已補完“功課”,中國制造2025重點在落實實踐和優化,而德國工業4.0只停留在概念營銷上。在去年的高峰論壇羅百輝就已發表過《無人工廠與東莞智造》的專題報道,東莞首家“無人工廠”的報道也見諸媒體。
2.0、3.0都可以擁抱互聯網,向工業4.0邁進
為什么德國提出工業4.0?“因為德國是制造大國,制造強國,美國有強大的信息技術、芯片技術、網絡技術。美國人希望通過強大的信息技術聯盟與基因,自上而下地從信息角度管理和控制生產制造;而德國人則希望利用自己在制造方面的優勢,自下而上地推進智慧生產。”2015年福布斯中國潛力企業創新峰會上,SAP中國研究院院長李瑞成這樣說。
“無論是美國工業互聯網、德國工業4.0,還是‘中國制造2025’,都是為了搶占國際產業競爭制高點。”羅百輝認為,國情不同,制造業基礎不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路徑和模式也必然有所不同。國內企業不可能齊步走。中國企業要把好的理念、經驗和制造企業的自身實際結合起來,以解決質量、管理、品牌、設計等各方面的問題。“我國制造業必須走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工業4.0示范的并聯式發展道路。”羅百輝在中國模具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提出自己的見解得到華中科技大學張宜生教授的贊同。
在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上,聯想集團副總裁王紅光分享了聯想的一個“比較小的案例”,他下面的話更像是給在座的中小企業打氣,“雖然(案例)很小,也就意味著大多數企業都是有機會,也有自己的預算,是能夠先啟動的。”
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執行主席團成員赫爾茨克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則認為,雖然中國工業基礎相對落后,但這并不代表著中國企業不能實現工業4.0的跨越和轉變。“中國提‘互聯網+’,哪怕企業只是在2.0階段,互聯網的技術、思維都是可以用到企業上的,并不是只有到了3.0才能‘互聯網+’。”鄔賀銓說。
很多中國企業從現狀出發,在售后服務上努力擁抱互聯網,向工業4.0邁進。以雷沃重工為例,國內農機技術落后國外幾十年,一時半會追不上,雷沃重工就在國外設立研發中心,讓企業核心技術與世界一流水平同步。但中國的互聯網技術一點不差,在售后上雷沃重工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在拖拉機上安裝了遠程監控系統,這樣可實時監控拖拉機工作狀態,提前做故障預警,這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縮減了售后服務成本。
生產機器人的青島寶佳也在售后上著力。以前機器人出了小問題,用戶不懂現場處理不了,企業人員得一次次打飛的解決問題,售后成本高昂,也非常滯后。現在在遠程監控平臺就可以看到寶佳機器人在全國各地的工作狀態,提前做好預防。同時,遠程監控又會形成工業機器人的大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可預測市場,為客戶提供定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