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升級 日本機床訂單創新高
1月15日,日本工業協會發布數據,日本2017年全年的機床訂單額(速報值)同比增長31.6%,增至1萬6455億1600萬日元。其中,中國需求占了1.01萬億日元,同比去年爆增41.2%。超過了迄今創下最高紀錄的2007年,時隔10年再次刷新最高紀錄,創下了中國對日機床訂單歷史新高。
為何對日訂單一下子激增這么多,難道因為國內機床行業產能不足,導致不得不國外尋求機床產品?答案顯然不是。
事實上,數年之前中國已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一機床生產國。2012年,世界28個主要機床生產國家和地區的機床生產總值達到943.4億美元;其中,中國機床產值達到275.4億元,占世界28個主要機床生產國家和地區總產值的29.19%,排名為世界第一。
令人奇怪的是,明明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床生產國,卻出現不足以供應國內機床市場需求的問題。原因幾何?
一、產業升級與新興制造業的發展
日本工業協會在報道中提到:中國對日本機床需求的復蘇,主要原因是中國企業正在進行新升級。
這里的新升級指的就是我國現階段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過去一年中,因為內需不振、產能過剩等原因,國產機床企業不得不面臨整個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格局,中低端的制造企業正試圖從過去的技術含量低、創新力低的泥沼中爬出來,提高制造業水平,開拓高端市場。
這樣的轉型升級其中自然少不了高端機床的幫助,沒有高端機床就無法生產高精度、高技術的產品,沒有產品就只能空談升級。
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機床生產國,最缺乏的、或者說最薄弱的環節恰恰就是高端機床產業。我國的高端機床行業面臨著創新能力不強,效率較低,信息化程度不足;用于新產品、新工藝研發的投入不足;編程技術中新功能運用不夠;先進刀具應用不夠普及,工裝設計陳舊等諸多問題。
另一方面,在全球不振的大背景下,中國的新興制造業發展卻異常迅猛,其中汽車、機器人、手機等產業發展迅速。而高速的發展也對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工業機器人為例,由于近兩年智能制造的火熱,國內的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迅猛。在工業機器人訂單上,據日本機器人協會統計統計,日本在今年2季度的對華機器人出口也上漲了33.2%,達到了新高1765億日元(約104億元人民幣)。
還有手機行業,國產手機的日益繁榮同樣對機床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屏、曲面屏、金屬邊框、陶瓷邊框,越來越精美的工藝導致越來越需要高端的加工工具。不過慶幸的是,沈陽機床和大族激光作為中國機床和激光行業的代表,在手機行業的崛起中分到了幾杯羹。
二、機床行業本身的困局
聊完訂單的問題,聊聊行業的問題。
市場是殘酷的,必須遵守優勝劣汰的規律。優秀的留下,劣質的則會被淘汰。機床行業也是如此。
國內的大多數機床企業目前都處在一個尷尬的境遇里——“高不成、低不就。”技術、創新等各個方面無法支撐其躋身高端市場,而原來的固有基礎卻還在中低端市場有一席之地,又不會被市場完全淘汰。
在高端市場的競爭上,國產機床直接面對著世界機床技術最先進、產業最頂尖的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企業的競爭,比如德瑪吉、通快、馬扎克、牧野、三菱重工等機床行業的巨頭。這些企業的機床精度、性能都是世界上最頂尖的,國產機床在這些方面不占任何優勢。不過這些高端機床價格也同樣讓人無法接受,動輒幾百萬,對于中低端制造企業來說,根本無力承擔這么高價格的機床。所以中低端市場一直是國產機床的主要陣地。
然而,也并沒有那么輕松,中低端方面有臺灣省、印度等東南亞地區的競爭。比如臺灣地區,擁有友嘉、東臺、臺中精機、亞威等機床企業,他們都是內陸地區機床企業的有力競爭對手,2016年整年,中國臺灣地區在大陸進口數控車床來源地中,數量列第一位;金額列第二位。其平均單價為中國大陸進口數控車床平均單價的55%。
雖然虎狼環伺、競爭激烈,但是有一點令人欣喜,國內的中端市場仍然有很大一塊屬于國產機床,而且越來越多的國內制造工廠也開始使用國產機床。
三、關于破局的建議
有一點令我們感到尷尬——中國制造行業的復蘇和回暖,最先受益的竟是日本機床。
但是無論怎么說,這件事更像是給我們的警示,國產機床真的需要走向高端。不然會如鯁在喉、難以下咽。
1、創新:如今的數控機床行業要提升行業競爭力、托寬市場,亟需走上高端化發展的路線。而創新就是機床行業發展最基本的推動力,想要實現數控機床行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就要注重創新能力平臺建設。關于創新,在我國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發布會中,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羅俊杰副司長提到“數控機床要整體突破應繼續發揮中國特色創新優勢,集中各種創新資源,持續推進,久久為功。”
2、時間:我們需要過程,機床設計、系統研發、工藝工序、技術開發,都需要過程。發達國家的機床行業歷史多的有近百年,我國的機床行業起步慢,但是發展迅速。以沈陽機床為首的機床企業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統和智能機床,雖然精度上不及頂尖公司的頂尖產品,但也已經相去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