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技術受制于人 制造業需不斷加力
近些年來,我國的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制造業發展迅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10年以來,我國的制造業增加值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航空、航天、鐵路、航海等多個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新產品也在不斷涌現,制造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但是在一片叫好中,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人的問題卻日益突顯。
7月13日,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辛國斌在“2018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上表示,一段時期以來,國內外評價中國制造業發展成就,往往揚長避短,片面夸大成績。中國制造業創新力不強,核心技術短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
據他介紹,工信部對全國30多家大型企業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調研結果顯示,32%的關鍵材料在中國仍為空白,52%依賴進口,絕大多數計算機和服務器通用處理器95%的高端專用芯片,70%以上智能終端處理器以及絕大多數存儲芯片依賴進口。在裝備制造領域,高檔數控機床、高檔裝備儀器、運載火箭、大飛機、航空發動機、汽車等關鍵件精加工生產線上逾95%制造及檢測設備依賴進口。
核心技術是制造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國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必然條件。如果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制造業的發展也會被扼于他人之手。“中興事件”已經給了我們前車之鑒,核心技術決不能受制于人。但就目前而言,我們制造業核心技術的掌握程度仍有不足。
以被稱為“工業之母”的機床行業為例,日本、德國、瑞士等國牢牢把控著超高精度機床的核心技術,其中日本更是領先世界一大截。
世界最高精度機床主軸來自日本精工。日本精工將自主設計的極微量油氣潤滑系統與定預壓切換結構相結合,成功實現世界最高dmn值的工作機械(車床 加工中心)用主軸。
全球唯一一臺突破納米級加工精度的慢走絲電火花加工機,來自日本sodick(沙迪克),sodick將電火花式加工與水刀式加工結合成功開發出世界首臺混合動力線切割放電加工機。
全球雙主軸雙刀塔車床的代表者——okuma(大隈株式會社)。okuma最令人稱贊的是這家公司是全球機床界中唯一的“全能型制造商”,幾十年來一直堅持從核心部件(驅動器、編碼器、馬達、主軸等)到數控操作系統到終端,全部由自社設計開發完成,真正實現了軟硬兼備。
不夸張地說,在超高精度機床的制造技術上,我們與日本之間至少有15到20年的差距。
而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機器人四大家族——日本發那科、安川電機、瑞典ABB、德國庫卡幾乎壟斷了機器人制造、焊接等高階領域。其中發那科是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記錄保持者、利潤保持者、技術領導者,其多功能六軸小型機器人的重復定位精度可以達到正負0.02mm。
瑞典的ABB則擁有當今最多種類的機器人產品、技術和服務,是全球裝機量最大的工業機器人供貨商。
安川電機主要生產的伺服和運動控制器都是制造機器人的關鍵零件。其核心的工業機器人產品包括:點焊和弧焊機器人、油漆和處理機器人、LCD 玻璃板傳輸機器人和半導體芯片傳輸機器人等,是將工業機器人應用到半導體生產領域最早的廠商之一。
相較于這些企業,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雖然發展迅猛,但工業機器人的三大核心技術——控制器(控制技術),減速機,機器人專用伺服電機及其控制技術一直未能取得突破,嚴重依賴進口。
至于近來炒得沸沸揚揚的芯片產業,核心技術基本被日本、美國霸占。全球前十大半導體設備生產商中,有美國企業4家,日本企業5家,包括應用材料、Tokyo
Electron、KLA-Tencor公司等都來自美、日。這些公司占據了芯片生產設備的大量市場,即使Intel這樣的芯片巨頭想生產芯片,也需要從他們手中購買設備。
而在半導體材料領域,大多數材料都具備極高的技術壁壘。日本企業在硅晶圓、合成半導體晶圓、光罩、光刻膠、藥業、靶材料、保護涂膜、引線架、陶瓷板、塑料板、TAB、COF、焊線、封裝材料等14中重要材料方面均占有極高的市場份額。我國目前大力投資的半導體產業,材料大部分來源于日本半導體材料廠商。
除此之外,在精密儀器、工程機械、光學、炭纖維等領域的核心技術上,我國與美、日等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我國要生產相關設備,核心零部件、核心技術需要依賴從國外進口。
究其原因,一方面,所謂的核心技術依靠的就是強大的工業底蘊加上長時間的技術積累、資金投入。我國的制造業起步晚,基礎薄弱、資金短缺、人才不足,核心技術在短期內難以取得突破是一件在所難免的事情。另一方面,一些制造業企業以掙快錢的浮躁心態去經營企業,并不重視核心技術,長期忽視技術研發與科技創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核心技術的落后。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而核心技術則是制造業的基礎。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向我們證明,擁有核心技術的制造業才能強盛,而擁有強盛的制造業才能擁有強盛的國家和民族。面對目前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情況,我國的制造業仍需不斷努力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