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造型企業向智能制造不斷奮進
在當下的中國談智能制造,可能很多制造業人士都會對其嗤之以鼻。然而可以看到的是,每一家制造業企業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向著智能制造不斷奮進。
亞威股份在智能制造領域成果頻現
今年,江蘇亞威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智云”工業互聯網平臺、行業智造系統解決方案等創新成果亮相南京2018年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其中基于亞威云生態智造全流程管控項目獲江蘇省智造創新大賽三等獎。今年以來在國內機床行業負增長的環境下,亞威股份有限公司逆勢增長,8個月產銷增長10.8%,在手合同額增長20%,在鍛壓機行業綜合排名全國第二,成為經濟向好的一枝報春花。
“回頭看亞威,無論是提前布局激光切割研究,還是收購昆山KUKA機器人,每一次轉型都離不開大投入。”錢從哪里來?亞威股份副總經理潘恩海表示:亞威是江蘇省江都區最早在主板上市的企業,資本市場為企業創新躍遷、轉型升級提供充裕的資金保障。有資金、有技術、有市場,亞威股份正通過自己的方式,爭當中國智能制造的探路人。
12月3日,工信部、財政部公布2018年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名單,全國68家企業榮獲此殊榮,亞威股份榜上有名。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是指工業主要產業中技術創新能力較強、創新業績顯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導向作用的企業。認定基本標準包括具有核心競爭能力和領先地位、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和研發投入、具有行業帶動作用性和自主品牌、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和較高的管理水平、具有較強應用新技術能力以及具有創新發展戰略和創新文化。
亞威股份一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著力搭建高端研發平臺,分別在意大利、南京等地設立研發分支機構;同時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研發人才隊伍建設力度,研發投入占年銷售收入比例超過6%,技術人員占比高達22%,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近年來企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共承擔8項省級以上重大科研攻關項目,4個新產品被認定為江蘇省首臺套重大裝備,獲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6項,獲各類專利180項,其中發明專利22項,主持或參與并發布的國家、行業標準起草4項。
未來,亞威股份將持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集成創新、產學研用合作等模式,整合國內國際優勢資源,占據科技創新高地,確保公司在行業內保持領先的競爭優勢。
重慶紅江開啟智能化轉型 產品制造周期顯著降低
近日重慶商報報道,重慶紅江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重慶紅江)通過智能化轉型,新建了5萬平方米聯合廠房,水電氣空調等配套設施齊全并實現了智能化監控,構建了以數字化信息管控系統、自動化加工系統、自動倉儲與物流系統為主要核心的數字化車間。經過這樣的智能化轉型升級,如今的重慶紅江公司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價值,如產品良品率提高了15%,單件產品消耗資源降低了40%。
據了解,新建的5萬平方米聯合廠房車間,以數字化信息管控系統、自動化加工系統、自動倉儲與物流系統為主要核心。車間內通過用機械設備替代人工的方式,由生產線機械手臂、全功能數控機床、自動駕駛運輸板車等多種智能化設備,實現對燃油噴射泵的生產進行自動化上下料、數字化管控和智能化加工。
比如,熱處理區“真空滲碳—高壓氣淬”生產環節,是對燃油噴射泵配件產品進行真空淬火,工藝流程極其復雜。以前人工操作至少需要20多名員工同時上陣,每套產品完成整個淬火流程至少需要10小時,現在改用機械化設備后,只需2名工人即可完成操作,而且將工時縮短為2個小時。再比如,在復合車削加工中心,以前加工鋼針這個零件需要4個人同時操作4臺設備才能實現,而現在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輕松完成;在臥式加工中心,以前由于機床、夾具自動化程度低,一個班要3個人同時值守,才能順利完成低速機殼體類零部件的加工,現在只需1個人足矣。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據統計,該數字化車間建成后,設備數字化率比之前提高了33個百分點,制造周期由6個月降到3個半月,產品不良率大大下降。
毫無疑問的是,智能制造正逐漸改變著我國制造業的格局。以上兩個企業只是我國制造業大環境中的一抹火苗,在中國制造2025的政策春風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投身到轉型升級的浪潮中。相信通過各方企業的不斷努力,這抹火苗將不斷壯大,讓我國在智能制造領域形成燎原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