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行業從“不平衡”中求發展
機床行業是國民經濟和國防軍工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加快機床行業的轉型升級,對于實現制造強國,提升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黨的“十九大”指出,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科學論斷,也是我們思考謀劃新時代發展的理論基礎。由此中央提出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部署。順應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格局,厘清機床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表現,有利于我們找準癥結,精準施策,推動機床行業沿著正確方向轉型升級。關于機床行業“不平衡、不充分”的分析,以及“由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是分析行情和部署工作的重要依循。在“不平衡、不充分”之處著力,可以加快由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機床行業發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現
機床行業發展“不平衡”問題主要體現在整體的結構性矛盾中,重點是梳理和分析機床行業發展的協調性與均衡性問題。
1.行業整體發展“大與強”的不平衡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機床生產國,2016年我國機床產值233億美元,約占世界機床總產值的30%;機床消費279億美元,約占世界機床總消費的30%。其中,金屬加工機床進口75億美元,機床進口額約占我國總消費的27%。我國是名副其實的機床生產、消費和進口大國,但不是機床強國。主要表現在,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缺乏強有力的機床集團和優勢品牌,行業整體的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據專家分析,關于產業總體競爭力方面,我國與機床強國如德國、日本、瑞士、美國等比較,還存在相當差距。具體表現:如2009年開始至今,我國已連續8年成為世界金屬加工機床第一生產和消費大國,但同時也是全球機床進口第一大國,產業大而不強、品種多而不精、發展快而不優的問題依然突出。
2.機床產能規模與技術結構不平衡
2016年,我國生產金屬加工機床80.5萬臺,其中數控機床23.8萬臺;我國機床產量連續多年世界第一,機床產能潛力更為可觀。但除了少量產品外,機床產品整體上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低端。
當前國內機床供需矛盾突出表現在:高端數控機床主要依靠進口,國產低端機床產能嚴重過剩。例如:2016年我國進口加工中心21026臺,進口額27.5億美元,其中進口臥式加工中心2284臺,而當年國產臥式加工中心僅千余臺。2016年進口銑車復合加工中心117臺,進口額6659萬美元;進口數控工具磨床1286臺,進口額1.63億美元;以上兩種高檔數控機床的進口數量也遠遠超過國產數量。我國數控龍門加工中心生產能力已經嚴重過剩,2016年進口高檔數控龍門加工中心488臺,進口額達到2.3億美元。又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重型機床、經濟型數控車床和通用型低檔加工中心的生產能力利用率不到二分之一。
3.機床主機與重點配套件發展不平衡
機床主機與重點配套件發展不平衡,基礎技術及工藝與零部件發展滯后于主機,已經嚴重制約了數控機床主機的發展。
2016年,我國金屬加工機床主機產值達到233億美元,專家按照重點配套件占主機價值量30%進行宏觀估算,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等主要配套件總產值70億美元左右。據海關資料,2016年進口機床功能部件、數控系統、切削刀具、量具量儀、磨料磨具共計43億美元。高檔功能部件和高檔數控系統以及大功率電主軸、直線電機和力矩電機等從德國、瑞士、日本進口,中檔功能部件從中國臺灣大量進口配套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此外,在國產數控系統中,西門子和發那科在國內的控股企業產品還占有很大比例。在進口功能部件中,高檔刀庫、精密數控轉臺、數控動力刀架、數控雙擺角銑頭、高精度絲杠和導軌進口比例尤為可觀。
4.企業結構不平衡
據統計資料,2016年我國金屬加工機床生產企業1305家,主營業務收入2602億元,平均每家為1.99億元;其中排名前4位的是:沈陽機床集團155億元,大連機床集團公司129億元,秦川機床工具集團50億元,濟南二機床集團公司43億元。
我國機床行業企業結構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大中型企業偏多,特別是“大而全、小而全”的企業偏多,而“專、特、精”企業發展不足,高新技術企業(軟件技術、自動化成套技術、網絡技術、傳感器技術和智能化技術等企業)尤為缺乏。
現代機床工業生產經營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多品種、小批量、“量體裁衣”和成套供應,企業有效組織規模和形式是專業性強的精悍企業組合。縱觀世界機床強國,其機床行業一般由幾家實力強大的機床集團領銜,其他為大量的“專、特、精”企業支撐局面。據有關資料顯示,如德國、日本、美國機床企業平均人數約為214人、285人和60人。瑞士機床工業以中小企業為主體,2016年瑞士機床行業從業人員10605人,瑞士機床協會會員企業77家,機床企業平均職工人數138人。2016年,瑞士機床工業總產額39.9億瑞郎,平均每家企業總產額5122萬瑞郎(相當于人民幣3.47億元)。
機床行業發展“不充分”的主要體現
行業發展“不充分”的問題突出表現在發展形式和手段的運用程度上,分析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從而研究如何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率。
1.科技創新對行業進步作用不充分
當前,機床行業科技創新“不充分”與我國大機械行業基本相似,主要表現為:科技開發與投入不充分,科研投入不足,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供給缺失,設計與成套集成能力欠缺,處在價值鏈低端;兩化融合、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不充分,數字化車間及智能化工廠等進展不快,先進試驗檢測加工等專用設備匱乏等。總之,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在機床行業整體進步中發揮尚不夠充分。如以高速、高精、復合、智能等為特征的高檔數控機床關鍵技術雖然已經取得明顯進步,一批共性、基礎技術和新產品研發也有了新的進展,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有些關鍵技術,如:高速高精運動控制技術、動態綜合補償技術、多軸聯動和復合加工技術、智能化技術、高精度直驅技術、可靠性技術等尚需進一步突破,有些重大技術離產業化還有一段路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研發體系尚未真正建立,行業的自主創新發展缺乏高新技術支撐。
2.人才資源發揮不充分
從機床行業總體來看,人才資源總量來源相對缺乏,特別是經營管理人才、工程技術人員和高級技能人才來源缺乏,培養不足,人才資源發揮不充分,人才對行業發展貢獻率有待提高。特別是人才結構不盡合理,各類高端人才如高層次管理人才、領軍型工程技術專家和高級技能人才比例偏低,新興技術如軟件技術、網絡技術、制造金融服務等高新技術領域人才匱乏。目前機床制造企業尖銳的問題是技術工人、高級技師特別是掌握當代科學知識和技能、適應新時代的高級技工隊伍十分缺乏,嚴重影響產品升級和技術進步。企業文化建設和工匠精神培育不充分,工匠精神的傳播、培育與行業氛圍營造不夠,企業文化建設整體推進有待深入。“大國工匠”是制造強國的重要標志之一,充分發掘行業人才資源是實現機床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措施。
3.產品質量保證不充分
我國機床工具行業產品質量整體水平已經有了一定提高,對提升產業的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得到廣大用戶的認可。產品“有多有少、有長有短”,品種數量多,但質量和可靠性不高、知名品牌少,產品質量保證不充分。
在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例如:機床早期故障率較高,精度穩定性周期短,工程能力系數(CPK值)、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MTBF)等指標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尚有一定差距。加強產品質量工作,解決深層次的質量問題依然不容忽視。
4.服務型制造與商業模式創新不充分
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機床行業企業一般重視提供通用的單機產品,忽視對用戶生產工藝特點和個性化需求的了解和研究。服務型制造與商業模式創新不充分,服務型制造收入占比普遍不高,生產銷售模式創新不足,投資效益和盈利能力較低;融合發展不充分,與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融合發展不足,與上下游產業、金融行業等跨界融合發展不足;現代制造業服務水平是競爭力的重要體現,服務也是生產力。需要加快行業制造與服務的協同發展,推動商業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
延伸機床工具企業經營鏈,從主要提供產品向提供產品和服務轉變。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網絡精準營銷和在線支持服務等。有條件的企業由提供設備向提供系統集成總承包服務轉變,由提供產品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 包括提供機床、刀具、模具、夾具、檢測器具、物流配套、工藝和編程等在內的整套交鑰匙方案。大力開發數控加工應用軟件和技術,包括加工策略、參數化高效編程、加工仿真程序和模型、自適應加工技術、實時監控和補償技術、故障診斷和識別軟件等,從而提高數控機床加工效率、穩定性和智能化水平。提倡產品全生命周期服務,即:加工方案設計—提供設備及安裝調試—技術培訓—預防性維修保養—故障診斷和遠程服務—備件供應—機床檢修—機床改造和再制造等。制造服務業具有技術含量高、產出附加值高的特征,機床工具行業需要由生產型制造向生產服務型制造轉變,實現傳統服務的改造和升級。
加快行業轉型升級的著力點
綜上所述的“不平衡”、“不充分”反映了機床行業發展的軟肋,因為“不平衡”,所以要“調結構”;發現了“不充分”之處,就明確了要在哪里“補短板”。從“機床大國”向“機床強國”轉化是行業轉型升級的總體目標;抑制過剩的低檔產品生產,大力發展高檔數控機床替代進口,是市場對機床產品結構調整的總要求;加快發展高檔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是行業生產力布局調整的主攻方向;在發展具有綜合競爭實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的同時,大力推動“專、特、精”小巨人企業發展,這是企業結構調整的著力點。從“不平衡”向“基本平衡”方向發展,這是涉及行業發展戰略層面的調整,需要國家和行業整體的努力。
從發展“不充分”走向“相對充分”,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人才資源”、“產品質量保證”和“服務型制造與商業模式創新”對轉型升級的作用,涉及行業發展戰術層面的調整,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措施,加快戰術層面的調整將推動行業戰略調整的進程。
我們追求的是均衡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的科學發展。解決了現階段的“不平衡、不充分”,肯定會在新的領域出現新的“不平衡、不充分”,全行業將需繼續進行新的結構調整和補短板。正是在這一反復進行、持續推進的過程中,機床行業將逐漸逼近和最終實現“由大變強”的中國夢。
發揮企業轉型升級的主體作用
當前,機床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出矛盾是低檔機床生產能力過剩和高檔數控機床供給能力不足的矛盾,轉型升級是發展的必由之路。機床行業轉型升級之路在何處?路在腳下——從“不平衡”中求發展,從“不充分”處求突破。由于各個企業的“不平衡”、“不充分”情況不同,轉型升級要因企而異,要對癥下藥,一企一策,精準施策,精準發力,能專則專,能精則精,能大則大,務求實效。企業是轉型升級的主體,企業強則行業強,機床強則國家強。在國家宏觀政策扶持下,企業要根據自身特點,明確發展戰略和策略,發揮轉型升級的主體作用。通過結構調整,科技創新,優化結構和提質增效,提升國產機床市場占有率和產業競爭力,行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向機床強國邁進。